你的位置:首页 > 学习园地 > 文艺天地

文人风骨在 暮鼓晨钟鸣——读游宇明先生《不为繁华易素心》

2013年6月18日
字体:
打印本页 浏览:

 

近来一直在读游宇明先生的历史随笔《不为繁华易素心——民国文人风骨》。先生是知名散文家与杂文家,《读者》、《格言》签约作家,尽管至今未曾谋面,但早闻其名,且知道先生的写作高质量、高产量,已在省级以上报刊发表作品4000余篇,目前已出版散文集4,最著名也最畅销的当推《不为繁华易素心——民国文人风骨》,浙江大学出版社出版,全国数十家知名报刊评介,凤凰网2012年第710大好书,在亚马孙、卓越、当当、京东、淘宝网站和北京、上海等大城市新华书店热销,在社会上产生了强烈反响。

 “不为繁华易素心”来自元代冯子振的《西湖梅》 :“苏老堤边玉一林,六桥风月是知音。任他桃李争欢赏,不为繁华易素心。”身处太平盛世,衣食无忧,“不为繁华易素心”并非难事;若非盛世,衣食所安难矣,不易素心尤其难矣。民国时代极其复杂,数千年封建旧社会即将结束,开启的历史新纪元尚未形成。当时,一方面军阀混战,时局动荡,民不聊生,让人扼腕长叹;而另一方面,正如岳南先生在序言中所云“人才辈出、大师如林、百家争鸣、精神昂扬、思想自由、学术文化如同星河灿烂繁华”,让人震撼而心向往之!

面对高山仰止的国学大师,如何巧妙而全面地展示他们“不为繁华易素心”的大师风骨?先生将三种关系拿捏得恰到好处——

大与小。如果试图进行全景式扫描,大处落笔,作气势恢宏的描写,非智者所为。因此,先生采取小处落笔,注重细节描写,以期小中见大,凸显风骨。此种写法贯穿全书:以蔡元培对钱玄同的冒犯毫不在意突出其宽容,以与汪精卫共进晚餐时直言不讳的劝说突出其原则(《好人蔡元培》);朱自清辞去图书馆长时特意将一位不称职的馆员辞退,闻一多不发聘书给刘文典甚至大吵一场,金岳霖为林徽因终身不娶(《老派学人的真气》);选取与梁启超曾经发生的两次大的学术交锋突出胡适的豁达(《胡适的豁达》)……以细节从小处勾勒,又从大处点染,大师们音容笑貌如在眼前,读来温馨而动容:蔡元培的柔性、梁启超的卓识、辜鸿铭的狂放、朱自清的清贞、梅贻琦的沉毅、金岳霖的率直、陈寅恪的耿介、丰子恺的温情、叶企孙的纯净、傅斯年的仁爱、赵元任的童趣、刘文典的桀骜、梁宗岱的风流、严怪愚的血性、罗隆基的多情、吴宓的宽容、胡适的襟怀、鲁迅的孤介……对此,著名作家岳南与文学博士倪正芳非常欣赏,前者评曰:“捕捉人物的侧面和生活中不太为人看重或易被忽略的细枝末节,从这些小处勾勒出人物的音容风貌,传递一种真性情、真精神和大境界。”后者赞曰“作者对史书传记不屑一顾的边角余料情有独钟,耐心翻检,仔细清理,并别具匠心地把它们组合起来,形成大人物与小细节、大风范与小雅趣、大气节与小性情、大历史与小插曲的对比或反衬。”

正与反。大师们性格分明,风采各异,若描写止于此,虽然随先生神游大师们构成的精神王国,但未免遗憾:因为尚不全面。因为大师们为文人,而“文人相轻,自古而然”,在大师们身上,其风骨固然光芒尽显,而其缺陷亦不可免,因此,不能为之遮掩。在国人心中,鲁迅是伟大的文学家、思想家、革命家,“光焰万丈长”;鲁迅与许广平的爱情与婚姻,是文人“老少配”的典范,历来当做典范歌颂和传扬。可鲁迅性格急躁,爱发脾气,不够宽容,其人际关系的不够理想,其爱情变数的不可回避,却不为人所知。在交往中,本来是很好的同事和朋友却慢慢疏远,如顾颉刚、钱玄同,而与胡适、林语堂、郭沫若等大师们则成了论敌(《鲁迅的精神“鱼目”》);在爱情中,许广平始终把鲁迅的收入与自己曾经的一笔收入——300大洋严格分开,为的是万一分手,自己可用300大洋维持半年的生活(《性情鲁迅》)……刘文典与鲁迅是师兄师弟,此人不是一般的狂放,始终认为“古今真懂《庄子》者,两个半人而已。第一个是庄子本人,第二个是我刘文典……”(《有本钱的狂才是性情》);此人对沈从文不屑一顾:“陈寅恪才是真正的教授,他该拿400块钱,我该拿40块钱,朱自清该拿4块钱,可我部给沈从文4毛钱。”(《杨振声的“得意之作”》)不但如此,还集中例举大师们的“不合格”:鲁迅、沈从文、朱自清和闻一多教学上的缺陷。(《大师也曾“不合格”》) ……如此叙写,则大师们的形象才真实起来,丰满起来。

叙与议。先生喜欢使用先叙后议,但在此书中,却以夹叙夹议为主,便显出了独特来。其实,将这两者巧妙结合,便是将先生在后记中所提及的“注重鲜活的历史细节”与“表达新颖的个人感悟”糅合起来了。前面夹叙夹议,在最后进行画龙点睛式的议论;议论是桥梁式的,既承接前面的叙述而来,又往往“点”到今天的现实,但绝不作多的发挥,在一石激起千层浪之时戛然而止。高歌好人蔡元培,先点明背景——前清翰林到革命家、教育家;然后点明风骨——好人,再从三件事来具体点明其宽容与原则:不在乎钱玄同的冒犯、与陈西滢通行突出宽容,与汪精卫共进晚餐劝说突出其原则。最后的议论似乎与当今现实无关,其实不然,借蔡元培先生的高风亮节,暗示今天仍然一样,呼吁人们起来争做好人。(《好人蔡元培》)不少文章结尾的议论,则更加简洁与直接:“胡适那种超越个人恩怨,着眼于公民共同命运的现代政治眼光,在犬儒哲学大行其道的今天,足以让我们动容!”(《那种目光让我们动容》)最让人钦佩的,是简洁议论所达到的高度:“能否宽容和理解陈寅恪先生式的知识分子,是一个时代正在是否清明的标志之一。”(《陈寅恪的“政治觉悟”》)“一个人的柔性不一定是柔弱,有时恰恰是建立在对事物深刻洞察基础上的大智慧。”(《蔡元培的柔性》)

先生深知“言之无文,行而不远”,在后记中甚至“偏狭地认为不注重文采、不重视可读性的文字不是真正的文学作品”,因此,一直“追求作品的文学性”。当然,笔者冒昧地认为:在历史随笔中,语言必须具有可读性,文采倒在其次——毕竟,随笔不是美文。而选取的精彩的历史故事和生动的人物细节,又凭借优美的文学语言表达深邃的人生哲理,使知识性、文学性与可读性便淋漓尽致的显现了出来。此书中的每篇历史随笔,品读起来都是美的享受与熏陶。

三种关系处理巧妙,极具可读性的文学语言,构成《不为繁华易素心——民国文人风骨》畅销的四大亮点。因此,我们相信:《不为繁华易素心——民国文人风骨》自然会流传久远!

先生为何会写《不为繁华易素心——民国文人风骨》?全书内容分为五辑,前三辑浓墨重彩:“先生之风,山高水长”45篇,高歌以蔡元培为代表的民国文人的高风亮节;“最灿烂的性情”33篇,赞美赵元任、陈寅恪等民国文人与众不同的灿烂的性情;“大学者,有大师之谓也”25篇,主要抒写西南联大的大师们:人才济济、坚守节操、学风优良、多才多艺……后两辑则轻描淡写:“文人的另一种色调”15篇,点出大师们光芒背后的缺陷;“满园春色关不住”9篇,大师们人物性格的多面性与生活方式的多样化。显然,先生的重心落在前三辑。正如先生在后记中所言:“写民国文人,则是因为我对那个时代的文人和大学体制充满走近的激情……文人却大都活得元气充沛,性情张扬,每次写到这些人,我都有一种路遇知音的感觉。”先生是大学教授,是写作高手,也是文人;先生身材魁梧,生性耿直,风骨凸显;而先生在后记中一吐苦衷:惟有“将历史当成隐身衣” ……至此,不难看出:先生写作的初衷乃是为民国文人风骨而震撼、而高歌!正如著名作家郑连根与著名作家刘宜庆所说:“寓批判于缅怀,情牵民国,心系当下,看似发怀古之幽思,实则砥砺风骨于当下同仁,寄学问道德于来日。”“民国学者的风骨和气度,大师的操守与性情,显然是当下稀缺的资源,在他的笔下,令人过目难忘。”历来文人的地位与声誉并不为国人所重,甚至多有鄙视;时至今日,文人已经成为边缘化名词,甚至讽刺、挖苦的对象。而在民国时代,却有一批真正的大师“百家争鸣”,各逞风采,而且风骨昂扬,光芒万丈!那样的国学大师,才是真正的大师!今天是更需要大师的时代,是渴盼大师应运而生的时代;而今天动辄称为大师,大师帽子漫天飞舞的大师,却与民国时期的大师们不可同日而语!

民国文人风骨在,浑如暮鼓晨钟鸣!

 

(贺有德:涟源市行知中学教师)

网站首页 | 关于我们 | 网站地图 | 联系我们

Copyright @ www.mmldsw.com All Rights Reserved. 中国民主同盟娄底市委员会 版权所有

网站备案号:湘ICP备14007698号-1 

 协调电话:0738-8212269

党政机关政府网站找错